主講人
柯金源 導演
引言人
余國信 房主
活動時間:7/29(三) 19:00~20:30
活動地點:洪雅書房
(嘉義市長榮街116號)
══影片簡介══
《神殿》
如果你已經看過柯金源導演的《神殿》,一定會對陳玉峰教授感性誠摯、如同詩歌吟詠般的旁白所吸引,但請您想像一下~如果全以台語旁白的話會怎樣呢? 結果是,這部作品更加飽滿、更為淋漓盡致了!
如果一個生命存活了上千年,通常會被讚譽為「神」。那麼,身處在四周都是上千年的巨木群中,就是進入活靈、活現的「神殿」。人,理當感受得到天地神聖靈性?
台灣的森林生態系特色,從海岸水域到四千公尺的高山環境中,分布著四千四百多種原生維管束植物,部分種類是兩億年前的冰河孑遺植物,有些物種更深具聯合國「世界自然遺產」的價值。例如,「紅檜」、「扁柏」、「台灣杉」、「玉山圓柏」,皆是台灣特有珍貴古老樹種,更受到國內外植物生態學界的重視。
《神殿》紀錄片以獨特觀點,詮釋古老森林美學、生態哲學內涵。影片中植物學家陳玉峯教授用敬畏、讚嘆的視野,演繹植物演化史,以及森林生態系的多樣性與功能,同時以環境倫理的觀點,講述台灣霧林生態系統的奧妙;也映照出人類與山林水土環境的互動關係。
══主講人簡介══
柯金源 導演
出生於台灣彰化伸港,1980年代開始以照片記錄台灣自然景貌,10年後他驚覺只拍攝「美麗」是不夠的,便開啟了台灣環境調查紀錄30多年的歷程;1998年進入公視新聞部服務至今,已累積28部環境紀錄片、20多萬張環境紀錄圖像、超過30萬字的台灣田野調查檔案,並先後入選國內外70餘個文學與影展等重要獎項 。
他的足跡遍及島嶼各個角落,每一部影片皆經過長期的田野調查、追蹤與考據,不僅能在時間縱深裡看見環境的巨大變遷,更誠懇反思人與自然共處的現況。
══引言人簡介══
余國信
「南台灣最活躍的社運書店」洪雅書房房主
余國信經營獨立書店 洪雅書房十年堅不妥協
洪雅書房嘉義最精彩的書香午後。
══得獎紀錄══
主講人
柯金源 導演
引言人
于立平 製作人
活動時間:8/15(六) 14:30~16:30
活動地點: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
(台北市中正區鎮江街3-1號)
══影片簡介══
《神殿》
如果你已經看過柯金源導演的《神殿》,一定會對陳玉峰教授感性誠摯、如同詩歌吟詠般的旁白所吸引,但請您想像一下~如果全以台語旁白的話會怎樣呢? 結果是,這部作品更加飽滿、更為淋漓盡致了!
如果一個生命存活了上千年,通常會被讚譽為「神」。那麼,身處在四周都是上千年的巨木群中,就是進入活靈、活現的「神殿」。人,理當感受得到天地神聖靈性?
台灣的森林生態系特色,從海岸水域到四千公尺的高山環境中,分布著四千四百多種原生維管束植物,部分種類是兩億年前的冰河孑遺植物,有些物種更深具聯合國「世界自然遺產」的價值。例如,「紅檜」、「扁柏」、「台灣杉」、「玉山圓柏」,皆是台灣特有珍貴古老樹種,更受到國內外植物生態學界的重視。
《神殿》紀錄片以獨特觀點,詮釋古老森林美學、生態哲學內涵。影片中植物學家陳玉峯教授用敬畏、讚嘆的視野,演繹植物演化史,以及森林生態系的多樣性與功能,同時以環境倫理的觀點,講述台灣霧林生態系統的奧妙;也映照出人類與山林水土環境的互動關係。
══主講人簡介══
柯金源 導演
出生於台灣彰化伸港,1980年代開始以照片記錄台灣自然景貌,10年後他驚覺只拍攝「美麗」是不夠的,便開啟了台灣環境調查紀錄30多年的歷程;1998年進入公視新聞部服務至今,已累積28部環境紀錄片、20多萬張環境紀錄圖像、超過30萬字的台灣田野調查檔案,並先後入選國內外70餘個文學與影展等重要獎項 。
他的足跡遍及島嶼各個角落,每一部影片皆經過長期的田野調查、追蹤與考據,不僅能在時間縱深裡看見環境的巨大變遷,更誠懇反思人與自然共處的現況。
══引言人簡介══
于立平製作人
公共電視新聞部「我們的島」製作人 中山大學海洋環境研究所畢業,曾任公共電視新聞部採訪組環境記者,「我們的島」文字記者
══得獎紀錄══
══「我們的島」得獎紀錄══
主講人
謝英俊 建築師
陳冠宇 導演
陳雅萍 企劃
引言人
徐蘊康 製作人
活動時間:8/22(六) 14:00~16:00
活動地點:文心藝所
(台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180巷10弄6號1樓)
══影片簡介══
《謝英俊,從部落而生的人民建築》
921地震後,建築師謝英俊投入災區重建工作,從此他就離開了主流菁英式的建築世界,在日月潭的邵族部落住了下來。此後,哪裡有需要他的地方,他就啟身前往。20多年來,謝英俊到過屏東瑪家農場、鄒族來吉部落、四川、西藏、尼泊爾等地災區,以輕鋼架協力造屋的方式和居民一起重建家園。他的好友成大建築系王明蘅教授說:「他很大膽,哪裡危險,哪裡未知,他就往哪裡去。」
謝英俊要實踐的建築是「自己的房子自己蓋」,因為自己蓋的房子是自己的家。那他自己對家的想法呢?他說:「我四處流浪,我工作的地方就是家。」
══主講人簡介══
謝英俊 建築師
多次參加國內外建築展,並且獲得許多獎項,包括美國柯里史東設計獎及國家文藝獎等等。
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畢業。曾從事多年營造工作,再重回建築設計行列。多年的營造經歷使他思考當今建築產業化的特性,並萌生永續建築的想法。
══引言人簡介══
徐蘊康 製作人
政大新聞系、英國Sussex大學藝術史研究所
為公共電視《藝術很有事》節目製作人。曾撰寫《台灣百年人物誌》、《以藝術之名:台灣視覺藝術》系列紀錄片,前者獲得2003年金鐘獎最佳文教資訊類節目獎,後者入圍2008年金鐘獎同名獎項,及第六屆台新藝術獎年度最佳視覺藝術展演。
與談人
何黛雯建 築師
林雅萍 建築師
曾建富 晴耕雨讀小書院共同創辦人
引言人
徐蘊康 製作人
活動時間:9/5(六) 14:30~16:30
活動地點:晴耕雨讀小書院
(桃園市龍潭區福龍路二段169巷181弄30衖90號)
══影片簡介══
【歷史建築】專輯
走進建築師何黛雯與林雅萍合作修復的歷史建築,往往能感受被一股熟悉的溫暖包覆著。「空間,其實是疊加了每個時代所留下來、你現在眼前所見的此時此刻。」修復眾人共同擁有的場所記憶,是林雅萍與何黛雯最在意的事。
══與談人簡介══
何黛雯 建築師、林雅萍 建築師
「一元聯合創研」共同創辦人。
相關報導
【第二屆ADA新銳建築獎】時光機與竹蜻蜓的建築學——何黛雯+林雅萍專訪
【50位傑出建築設計人的追夢故事】何黛雯&林雅萍》催化歷史建築與現代熱情的建築師
══引言人簡介══
徐蘊康 製作人
政大新聞系、英國Sussex大學藝術史研究所
為公共電視《藝術很有事》節目製作人。曾撰寫《台灣百年人物誌》、《以藝術之名:台灣視覺藝術》系列紀錄片,前者獲得2003年金鐘獎最佳文教資訊類節目獎,後者入圍2008年金鐘獎同名獎項,及第六屆台新藝術獎年度最佳視覺藝術展演。
與談人
王昭華
陳伯義
引言人
徐蘊康 製作人
活動時間:11/21(六) 14:30~16:00
活動地點:三餘書店
(高雄市新興區中正二路214號)
══影片簡介══
【王昭華的台文吟唱路】
7'28" 被譽為「詩人歌手」的王昭華,以電影《 #大佛普拉斯》片尾曲〈#有無〉作詞人身分得到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的肯定,出身屏東潮州,王昭華從小在母語家庭成長,台語對她來說,是記憶、是歸屬,也是她心靈的養分。1990年代她偶然在聽到林強的〈向前行〉,深受震撼,進而啟蒙了王昭華以台文書寫,用音樂說自己故事的創作路。
【陳伯義的地景凝視】
攝影家陳伯義長期以地景形式,關注台灣遷村議題及地景變遷,繼《紅毛港遷村實錄》、《消失的海口沙漠》、《南鐵地下化》系列之後,從小在廟口長大的他,將地景攝影計畫轉向廟埕。
2019年起,他在五個縣市採集廟埕上的日常景象、信仰活動,並以廟埕廣場空間為固定構圖,將上千張拍攝的定格畫面,重新疊合在同一個廟埕廣場上,影像中大廟埕變成了大舞台,參與其中的人成為演員,宛如流動的劇場,有清晰、有虛幻、有場景、有人物彼此交錯,在虛實之間建構了台灣的集體記憶。
《藝術很有事》節目網頁:連結
與談人
柯金源 導演
引言人
于立平 「我們的島」節目製作人
活動時間:11/28(六) 14:00~16:00
活動地點:羅布森書蟲房
(台中市烏日區溪岸路8-3號)
══影片簡介══
《神殿》
如果你已經看過柯金源導演的《神殿》,一定會對陳玉峰教授感性誠摯、如同詩歌吟詠般的旁白所吸引,但請您想像一下~如果全以台語旁白的話會怎樣呢? 結果是,這部作品更加飽滿、更為淋漓盡致了!
如果一個生命存活了上千年,通常會被讚譽為「神」。那麼,身處在四周都是上千年的巨木群中,就是進入活靈、活現的「神殿」。人,理當感受得到天地神聖靈性?
台灣的森林生態系特色,從海岸水域到四千公尺的高山環境中,分布著四千四百多種原生維管束植物,部分種類是兩億年前的冰河孑遺植物,有些物種更深具聯合國「世界自然遺產」的價值。例如,「紅檜」、「扁柏」、「台灣杉」、「玉山圓柏」,皆是台灣特有珍貴古老樹種,更受到國內外植物生態學界的重視。
《神殿》紀錄片以獨特觀點,詮釋古老森林美學、生態哲學內涵。影片中植物學家陳玉峯教授用敬畏、讚嘆的視野,演繹植物演化史,以及森林生態系的多樣性與功能,同時以環境倫理的觀點,講述台灣霧林生態系統的奧妙;也映照出人類與山林水土環境的互動關係。
══主講人簡介══
柯金源 導演
今年度國家文藝獎得主。出生於台灣彰化伸港,1980年代開始以照片記錄台灣自然景貌,10年後他驚覺只拍攝「美麗」是不夠的,便開啟了台灣環境調查紀錄30多年的歷程;1998年進入公視新聞部服務至今,已累積28部環境紀錄片、20多萬張環境紀錄圖像、超過30萬字的台灣田野調查檔案,並先後入選國內外70餘個文學與影展等重要獎項。
他的足跡遍及島嶼各個角落,每一部影片皆經過長期的田野調查、追蹤與考據,不僅能在時間縱深裡看見環境的巨大變遷,更誠懇反思人與自然共處的現況。
══引言人簡介══
于立平 製作人
公共電視新聞部「我們的島」製作人 中山大學海洋環境研究所畢業,曾任公共電視新聞部採訪組環境記者,「我們的島」文字記者
══得獎紀錄══
══「我們的島」得獎紀錄══